《传媒观察》2024年第1期目录
《传媒观察》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欢迎您的关注!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
https://publish.cnki.net/cmgc
目录
卷首语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双传学
政治传播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原创性贡献与传媒新使命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
在场·计算视觉传播
(特约主持:于德山)
迈向计算时代的传播学
/巢乃鹏
超越单一模态: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的进展与前瞻
/周葆华 吴雨晴
认同与互动:主流媒体新闻海报的传播效果影响因素与框架分析
/吴 晔 刘禹希
计算视觉传播研究:理论体系、范式转型与学术想象力
/于德山
深观察
全球数智之治的发展态势与制度逻辑
——基于2023年网络治理研究的主题聚类分析
/史安斌 俞雅芸
多元主体协同: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
/杨保军 樊 攀
灯下漫卷
“传播即权力”: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权力理论与实践
/刘可文
媒介文化研究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博物馆留言书写的跨文化实践
/周夏宇
从停顿到想象:城市宣传片的地方感重构与可见性生成
/王奋飞 邵 程
数字生活
于流动与行动之间:作为情动的“小作文”书写
—— 一个理解粉丝主体性的另类视角
/李晓云 王 锋
异托邦想象:美食短视频的话语失范与主体再塑
/刘 荃 阮甦甦
新闻史鉴
阅读的秩序:新闻纸在近代阅读世界中的兴起(1839―1898)
/卞冬磊
卷首语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双传学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Historical Initiative and Tell the Story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Well
Shuang Chuanxue
【摘要】
告别2023,拥抱2024,我们在时序轮转中镌刻下新的前进坐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品质,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站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传媒力量。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传媒高质量发展
政治传播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
生成逻辑、原创性贡献与传媒新使命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Its Generative Logic,Original Contribution and New Mission of the Media
Research Group at The CPC Newspaper & Publication Research Center CUC
【摘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生成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创新观点的集纳升华,着眼于回应现实的紧迫需要,植根于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坚实实践;从主要内容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从11个方面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从事业发展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我们以更加系统和联系的观点重新审视传媒业,要求作为“文化基础设施”的主流媒体更好地承担组织政党、整合社会、争夺话语、传承文化等基础性功能。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文化基础设施;媒体融合
在场·计算视觉传播
(特约主持:于德山)
迈向计算时代的传播学
巢乃鹏
Communication Study is Coming to the Computational Era
Chao Naipeng
【摘要】
近十年来,随着新型视觉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视觉传播平台与应用层出不穷,生成式人工智能图像也开始不断“惊艳登场”,视觉信息更大规模地数字化、短小化、社交化、移动化、平台化、智能化传播。在这一背景下,有关视觉传播研究亟待跟进与更新。计算视觉传播(Computational Visual Communication)将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方法,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分析当下视觉传播的热点现象、难点问题,总结其传播模型与规律特征。计算之所以能够被用于传播研究,是因为传播本身就是可计算的。面向传播的计算逻辑在不断演进与深化,传播学正在迈向一个新的计算时代。
【关键词】
计算视觉传播;计算时代;计算性;传播学
超越单一模态:
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的进展与前瞻
周葆华 吴雨晴
Beyond Unimodality:Advances and Prospects in Multimodal Comput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Zhou Baohua,Wu Yuqing
【摘要】
随着计算方法的快速发展,超越文本的视觉计算传播研究开始兴起,但是仍主要体现为单一模态研究(只是从文本转向视觉)。本文强调,在媒体内容消费多模态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的发展。通过对SSCI、A&HCI等核心数据库中的31篇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我们梳理了现有研究概况、理论概念、研究模式与操作方法。研究发现: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发展较晚,亟待加强;研究模式呈现多模态关系(独立/组合)×研究目的(描述/解释)的四个分类;数据主要来自图文社交平台;基于多模态特征生成的组合变量主要包括图文一致性、图文主题、叙事策略、攻击性指数等四种。本文最后从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推进理论建设、促进跨平台跨地区发展等方面,对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多模态;计算传播;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听觉
认同与互动:主流媒体新闻海报的
传播效果影响因素与框架分析
吴 晔 刘禹希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action:Influence Factors and Framework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Mainstream Media News Posters
Wu Ye,Liu Yuxi
【摘要】
新闻海报日渐成为我国主流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本研究立足于计算图像传播视角,采用视觉框架理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以人民日报2022年全年新闻海报微博数据为样本(1111条),考察了新闻海报外延层次和风格层次视觉框架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外延层次框架包括新闻主题、人物呈现和标题句式三个变量;风格层次框架包括图文组合情况、主要色调和信息量三个变量;传播效果聚焦于认同效果和互动效果两个维度。结果表明,外延层次和风格层次框架整体上对认同效果和互动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政治外交和灾难事故等主题的新闻海报更容易获得认同和引发互动;包含多种媒介形式的新闻海报有助于更广泛传播;感叹句式标题、包含人物元素、暖色调等因素对提高新闻海报传播效果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新闻海报在计算图像传播背景下的传播机制的理解,也为媒体从业者提供了实践指导,指出了计算图像传播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关键词】
新闻海报;传播效果;视觉框架理论;计算机视觉;新浪微博
计算视觉传播研究:
理论体系、范式转型与学术想象力
于德山
Computational Visu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Theoretical System,Paradigm Shift and Academic Imagination
Yu Deshan
【摘要】
计算视觉传播使用计算机视觉方法,在方法体系、问题视域与解题标准方面带来研究范式的转型,为传统的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学术想象力。同时,在计算视觉传播研究的实践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将这一研究范式与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研究范式结合起来,注意西方研究相关工具与数据库的适用性,警惕其中可能蕴含的政治、国家和种族等方面的视觉算法偏见。在此背景中,增强计算视觉传播研究基于像素的图像与社会文化的阐释能力,发挥这一研究的人文关怀作用,从中国传统视觉精神、视觉(文化)传播实践与视觉经验出发,分析与预测中国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的热点、难点与发展趋势,突出中国问题域的独特性,彰显其紧迫性与现实性。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研究范式,这是计算视觉传播研究理论本土化建构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
计算视觉传播;范式转型;学术想象力
深观察
全球数智之治的发展态势与制度逻辑
——基于2023年网络治理研究的主题聚类分析
史安斌 俞雅芸
Evolutionary Trends and Institutional Logics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Digital-AI Technology
Shi Anbin,Yu Yayun
【摘要】
本文从“公治”与“私治”、“分裂”与“聚拢”、危机与转机三个维度,梳理和剖析全球数智之治的发展趋势与制度逻辑。一方面,研究的焦点从“是否需要监管”转至“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为了谁的利益”等更为深入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界呼吁彻底颠覆西方中心的网络治理体系,探索更加符合数智传播生态和网缘政治格局的制度逻辑。
【关键词】
网络治理;数字媒体平台;生成式人工智能;网缘政治;国际传播
多元主体协同:
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
杨保军 樊 攀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the Leading Direction of Upgrading the All-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Yang Baojun,Fan Pan
【摘要】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本文在传播主体关系视野中,考察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本文认为,传播主体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需要从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关系、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主流媒体机构内部新媒体编辑部与传统新闻编辑部的关系、不同行政级别主流媒体的关系、综合性媒体与行业媒体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面向未来,本文提出,我们要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主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闻传播、信息服务、治理功能相统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环境的开放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国际交流对话能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关键词】
传播主体;全媒体传播体系;现状;升级
灯下漫卷
“传播即权力”:
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权力理论与实践
刘可文
"Communication is Power":Manuel Castell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Social Power
Liu Kewen
【摘要】
网络社会的崛起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对国家权力和社会组织带来冲击,不断瓦解传统社会的权力关系。基于网络社会的具体语境,曼纽尔·卡斯特提出“传播即权力”的观点,体现了权力与传播的同构关系,文章试图对其权力的转变及形式进行深入考察,建构卡斯特网络社会的权力理论与实践范式。卡斯特的网络社会权力理论与实践对当前我国媒体转型及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媒体权力
媒介文化研究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博物馆留言书写的跨文化实践
周夏宇
"My Love for You Was Written Before the Common Era":Interculture Practices Written on Museum Guestbooks
Zhou Xiayu
【摘要】
本文借鉴文化智能的理论框架和阅读民族志的研究视角,将博物馆参观者留言行为视为一种带有社交目的的、与博物馆主导叙事进行对话的跨文化阐释实践。研究以河北博物院和国家典籍博物馆两次展览的纸质留言册为研究对象,辅以访谈的形式,提出以“动力-策略-效应”为框架的博物馆参观者跨文化阐释模型。其中,跨文化阐释动力为参观者解读并分享博物馆叙事的起点;跨文化阐释策略是博物馆参观者解读博物馆叙事的具体方法与技巧,既集中反映参观者的主体性,又具有强烈个性化色彩;跨文化阐释效应是参观者解读并分享博物馆叙事值得关注的结果;跨文化元认知则指参观者对文化差异与博物馆主导话语的反思。四个概念相互作用,形成与博物馆主导话语相对应的个性化叙事。
【关键词】
博物馆留言册;跨文化阐释;跨文化元认知;阅读民族志
从停顿到想象:
城市宣传片的地方感重构与可见性生成
王奋飞 邵 程
From Pause to Imagination:Reconstruction of the Sense of Place and Production of Visibility in City Promos
Wang Fenfei,Shao Cheng
【摘要】
为迎接世界性体育盛事冬奥会和大运会,北京和成都在短时间内密集推出一系列城市宣传片,生产出特殊的影像空间。在“空间生产”的理论视野中,它们依然是社会的产物,有着特定的生产模式。透过人文地理学的经验视角,视觉感知模式和象征模式遮蔽了物理空间,重构了地方感的语境,用想象力占有并改变了空间的含义。影像生产出想象性的空间图式——完美异托邦,象征着无与伦比的卓越秩序,城市的现实形象和人的栖居之梦的化学反应生成了奇妙的可见性。它来自实景与虚像、碎片与整体、假器与真影的影像辩证法。隐含于内在结构的特殊性质,创造了基于纯视觉媒介的可见性生成逻辑,拓展了城市地理的实践视野和批判资源。
【关键词】
地方感;异托邦;可见性;空间生产;宣传片
数字生活
于流动与行动之间:
作为情动的“小作文”书写
—— 一个理解粉丝主体性的另类视角
李晓云 王 锋
Between Flowing and Action:Writing Short Essays with Affects
Li Xiaoyun,Wang Feng
【摘要】
本文从德勒兹的情动理论与生命哲学出发,将“小作文”视为一个透视粉丝生命体验的透镜,通过考察粉丝在日常生活中所书写的小作文文本及其书写实践,照见粉丝在研究视角不可见处的情感流变和情动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理解粉丝主体性的另类视角。研究发现,小作文不仅是粉丝在能动的书写中修补自我的情感载体,亦作为“树洞”使得主体在书写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生成自我的力量。粉丝个体不仅在小作文所记叙的“观看情动”中通过对偶像身体的欲望观看满足着自身作为“人”的原始爱欲能量,亦在小作文生成前的书写间隔区间中通过在“粉丝身份”与“社会身份”之间的顺滑切换显现出自身作为“人”的生命冲动。本研究将粉丝主体性定位在粉丝身份与其他身份的交界处,定位在多重身份的消解、重叠、冲突与切换的张力之中,从中我们得见一个多元的、流动的、真实的“人”。
【关键词】
情动;主体性;粉丝文化
异托邦想象:
美食短视频的话语失范与主体再塑
刘 荃 阮甦甦
Imagining Heterotopia:The Discourse Anomie and Subject Remolding of Short Food Videos
LiuQuan,Ruan Susu
【摘要】
“食物”不仅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更作为一种文化和情感媒介沉淀于民众心理之中。随着媒介技术演进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美食短视频在促进民众情感互动的同时成为凝聚社会情感的文化力量,形成了新的文化构型,并与中华民族的乐观精神和豁达情绪相映照,使民众获得对生活富足安康、国家安全稳定的延伸性与现实性解读;美食短视频带来的异质文化形成了食物与媒介的独特异托邦空间关系集合,呈现了人们对于食物和社会的想象和反思,更新着媒介实践的构成和肌理,但也带来诸如吃播等媒介行为所导致的精英文化失语、消费引导失范、文化主体失轨等社会问题。
【关键词】
美食短视频;异托邦;社会功能;时空存在;媒介实践
新闻史鉴
阅读的秩序:
新闻纸在近代阅读世界中的兴起(1839―1898)
卞冬磊
Order of Reading:the Emergence of News Paper in Reading World of Modern China(1839―1898)
Bian Donglei
【摘要】
受法国文化史专家夏蒂埃《书籍的秩序》启发,本文从文本转向阅读,探讨新闻纸介入对近代中国印刷媒体阅读秩序的挑战。研究发现,书籍和邸报曾构成传统中国稳固的阅读秩序,但新闻纸在言说和实践两个层面发起挑战:首先是东南沿海官员通过翻译、阅读新闻纸获得情报,打开了阅读世界的缺口;随后,商业报纸通过自身的不断言说以及数次战争报道,使新闻纸取代邸报成为读者主要的消息来源;甲午战败的知识反思,则让维新报刊在知识层面获得合法性,一度占据阅读世界的优势。新闻纸的变革及地位的上升,使近代读书人看到新世界、结成新关系成为可能。
【关键词】
阅读;秩序;新闻纸;印刷媒介
墨色·纸本
混沌 | 赵震 绘 2022年
创作这幅名为《混沌》的彩墨作品是一次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经历。在创作过程中,我尝试捕捉和表达混沌的本质和感觉。混沌是一种无序、不可预测的状态,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变化。为了表现这种状态,我运用了彩墨的绘画技巧,以流动、模糊和交错的形式来表现混乱的感觉。
在创作过程中,我放松自己的思维,让手中的笔随心所欲地流动。我并没有固定的构图或者形式,而是通过直觉和感觉来引导我在画布上创造出一幅与混沌相呼应的作品。这种自由的创作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与常规思维和控制力相异的艺术体验。
在完成这幅作品后,我感到一种内心的解放和满足感。这幅作品让我意识到混乱并不一定是负面的,而是一种自由探索和创造的源泉。它提醒我在创作和生活中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变化和不确定性,从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和美。
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是一次令人兴奋又充满启发的经历。它让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思考和感受混乱,并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将这种感受传递给观众。
——赵震(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附:本刊参考文献示例
(GB/T 7714-2015)
著作
①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会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288.
② 大卫·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M].王海洲,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1.
③ Keane J. Democracy and media decadenc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6.
学位论文
① 傅薇.政治仪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视角[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6.
② CALMSRB. Infrared spectroscopicstudies on solid oxygen[D].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5.
论文集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台湾光复六十五周年暨抗战史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2.
期刊文献
① 杨保军.论“新闻观”[J].国际新闻界,2017,39(03):91-113.
② 潘忠党.序言:传媒的公共性与中国传媒改革的再起步[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8(06):1-16.
③ Steensen S,Ahva L. Theories of journalism in a digital age:An exploration and introduction [J]. Digital journalism,2015,3(01):1-18.
④ Domingo D,Quandt T,Heinonen A,et al.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practices in the media and beyond: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initiatives in online newspapers [J]. Journalism practice,2008,2(03):326-342.
析出文献
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302.
② Gürsel Z D. US Newsworld:The rule of text and everyday practices of editing the world [M].//The anthropology of news and journalism.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9:35-53.
报纸
① 丁文详.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② 刘裕国,杨柳,张洋,等.雾霾来袭,如何突围[N/OL].人民日报,2013-01-12[2013-11-06].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1/12/nw.D110000renmrb_20130112_204.htm.
报告
① 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R/OL].(2013-04-16)[2014-06-11].http:/ www. mod. gov.cn/affair/2013-04/16/content4442839.htm.
②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 WHO, 1970.
电子公告
①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 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② 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 version 1.1[EB/OL].(2012-06-14)[2014-06-11].http:// dublincore.org/documents/dces/.
编辑:江潞潞 颜云霞
审核:赵允芳
传媒观察杂志
理解传媒,从观察开始
本刊投稿网址:https://publish.cnki.net/cmgc
关注